首页 > 图片新闻
南方日报刊发《广东简史》书评:提纲挈领 大道昭昭
2025-08-17

  编者按:8月15日,《广东简史》在南国书香节正式发布。8月17日,《南方日报》刊发书讯《首部系统贯通广东远古至当代的地方通史〈广东简史〉推出 读懂中华文明的广东篇章》和书评《提纲挈领 大道昭昭》,客观评价了该书的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图片

首部系统贯通广东远古至当代的地方通史《广东简史》推出

读懂中华文明的广东篇章

  “《广东简史》文字简约,结构紧凑称得上简。但内容并不简,系统呈现了广东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历史变迁,尤其在文化史、人口史和华侨史方面展现了独特的历史深度,不仅是对广东地方史的总结,更是对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补充。”著名学者葛剑雄评价道。

  8月15日,在南国书香节,《广东简史》举办了隆重的新书发布。作为首部系统贯通广东远古至当代的地方通史著作,《广东简史》以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通过贯通古今中外的学术视野,深度诠释了岭南文明的开放创新基因,为新时代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重大项目,《广东简史》汇集广东省社科史学界四十余载研究之精华,由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领衔,广东省社科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海洋史研究中心)骨干团队历时三年倾力打造。

  全书以时间为序,分五编20章,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民族等多个维度钩沉史料,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商埠,到近代工业化的浪潮,再到今天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引擎,带领读者走进一幅岭南社会的千年画卷进而读懂中华文明的广东篇章。

  从先秦到南朝的岭南社会变迁,从隋唐至明前期的王朝治理与社会开发,从明中叶至清前期中西碰撞下广东的地方转型,从鸦片战争爆发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从新中国成立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东简史》深入分析与呈现了广东如何从南方一隅到国家心腹,一步步成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与中国著名侨乡。

  书评

提纲挈领 大道昭昭

王杰

  春华秋实,金果飘香。适值2025南国书香节开幕,由李宜航领衔撰写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大项目《广东简史》,已在广东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诚如一份厚礼,正此其时!

  《广东简史》全书凡60万言,简明扼要。开篇直抒趣旨:历史是当下世界的“来龙”,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去脉”——以史为鉴,书史鉴今。全书构架亮点纷呈:大格局——立意以大视野、广角度、深思维的气魄审视广东气质、讴歌南粤气派;超时空——立足以高屋建瓴的智慧,凝练广东故事、引领中国、互动世界的波澜壮阔画卷;新维度——立言以深邃的笔触勾勒出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海洋文明的先发地、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等四大特质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又散发出鲜活的世界文化灵光。尤其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海洋文明意识包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华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等重大事项,反映了广东在融通世界,在推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中所扮演的开先角色。海洋文明的特性,凸显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包容性的辩证理喻,拓展了广东与海外的联动,为广东走出地方史的叙论,提供了独树一帜的乡土样本。

  由是,全书既立足广东地方史的书写,又跳出“就地方言地方”的孤僻,给读者展示以大历史为经,以多元维度为纬,在发掘与彰显岭南历史文化的同步,又兼顾国家历史进程大背景的指导,通过以中央主体演进为切入,突出粤省地方与全国的呼应,从而展现了中央与地方共促发展的历史规律,避免了地方历史叙事“画地为牢”的偏向,以史带论,史论交融,为地方史的撰述与研探提供了弥足借鉴的新样式,不失为新时代地方史编纂的标杆之作。

  思维体现了智慧的灵动与升华,而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则揭示了本书的成就与真功夫。有比较才能鉴别。相对于38年前由蒋祖缘、方志钦主编的《简明广东史》(1987年版)而言,经过近40年的积淀与发展,现版《广东简史》,在“古”“今”两个时间边界上都有喜人的完善与突破。从古来说,吸取了近年考古学新的发现与研究成果,充分利用磨刀山遗址、咸头岭遗址等考古新发现,更新和深化了对岭南早期人类活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认知。关于广东早期人类活动轨迹,有如安东强指出,本书借鉴了基因学对“澳美人种”的活动轨迹,结合考古学关于屈肢葬习俗在岭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分析,揭示了岭南地区古人类的生活形态。对于史前时期人群在岭南地区的活动、生活习俗、文化遗迹的叙述,使得广东史前文明的考古学谱系逐渐清晰。这也是全书的一大亮点。

  从论“今”层面而言,现版《广东简史》增加了改革开放的重要篇章。作者聚焦了近年来广东地方历史涌现出的新成果,以新时代的锐利目光,构建起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厚、贯通古今的岭南地方历史自主知识话语体系。引人特别注目的是,第五编关于“新中国成立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章节设计,除了着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以外,还聚焦新时代广东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对2012年以来广东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力提速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有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历史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填补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广东地方历史叙事和理论阐释的空白。另外,全书用力参考最新档案资料和最新学术成果,对广东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全面、深入的阐发。这无疑是创新。

  “五岭北来峰在此,九州南尽水浮天。”作为广东地方史编纂的新里程碑,《广东简史》以史为鉴的理喻尤为浓烈。本书不仅可以在有形之中帮助读者读懂广东的过去,还将在无形中有效地启迪人们思考:在未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应该如何从地方历史文脉中汲取食粮和智慧,让区域文明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狂飙。从这一意义上说,《广东简史》的价值,就在于它既是对历史的深刻回眸与总结,更是以史为鉴,展望未来的重要昭示。

  “以史为鉴”之宗旨,正在激励我们认真总结广东成功的历史成果,立足当前国家发展战略,以积极的姿态、昂扬的信心,直面“时代之问”与“中国气派”等问题意识导向,锚定改革征程的深水区,凝练本土睿智,倾心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对当代广东实践的启迪价值,以彰显智库研究者的使命担当,权以酬报历史识者经世致用的学术情怀与殷切期待,历史使人明智。本书前言一句箴言可谓一语中的:“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我们坚信,广东浩瀚历史长河孕育的宝贵财富历久弥新,也必将在新征程上熠熠生辉,指引广东走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门,开启新的成长周期,创造新的辉煌!”

  1922年,梁启超在《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一文,代表中国、更代表广东,阐发了他的呼吁:中华民族为一极复杂极巩固之民族;这个民族的形成曾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中华民族的将来绝不至衰落,而且有更扩大的可能性。又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觉悟,觉得我们这一族人像同胞兄弟一般,拿快利的刀也分不开;又觉得我们这一族人,在人类全体中关系极大,把我们的文化维持扩大一分,就是人类幸福扩大一分。这种观念,任凭别人说我们是保守也罢,说我们是骄慢也罢,总之我们断断乎不肯自己看轻了自己,确信我们是世界人类的优秀分子,不能屈服在别的民族底下这便是我们几千年来能够自立的根本精神。”但愿我们以乡贤的心声相呼应,砥砺当下,创新未来

  (作者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5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粤 ICP 备 06074866 号

地址:广州市天河北路618号广东社科中心B座9楼 邮政编码: 51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