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社科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近日,省社科联多路并进,由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余鸿纯,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曾赠,党组成员、兼职副主席叶金宝,分别带队前往上海、浙江、重庆、四川、江苏、湖北、安徽、福建等省(市)社科联展开深调研大学习,走进澎湃新闻、“浙江宣传”编辑部进行跨界交流,拓展视野眼界,掀起头脑风暴,汲取创新灵感,共商合作事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翰敏,二级巡视员何方俊等参加调研学习。
一路求教一路受益:思路一变天地宽开新图强莫畏难
各调研组调研主题虽各有侧重,但都以极谦虚的态度虚心求教,都力求把攻坚克难的真经取回来、用起来。上海市社联精心打造社会科学馆,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2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家面向市民开放的社会科学馆,其定位是“社科会客厅”,旨在展示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上海社科界展示学人风范、推动学术创新、普及学术文化的开放式平台。努力做好“三个延伸”,一是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角度向前延伸,二是从开放交流角度向外延伸,三是从市民科普角度向下延伸,持续拓展社科事业发展新空间。
浙江省社科联推动出台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强化顶层设计,为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提供了法治保障。擦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工程金名片,打造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金名片。共立项各类课题2100余项,预计形成学术专著6000余部,已经出版3700余部,打响“浙学”品牌。
江苏省社科联加强顶层设计,联合省发改委印发《江苏省“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规划》,聚焦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放社科、数字社科,推动实施思想引领培根铸魂等九项行动和社科理论研究高峰攀登等十项重点工程。推动出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推动江苏社科馆立项建设,力争将其建设成为江苏社科发展的历史长廊、社科普及的主体阵地、社科研究的成果中心、学术交流的公共平台、文化强省的重要名片。
湖北省社科联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评选表彰最美社科人,并在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举行隆重的发布仪式;培育中青专家和青年人才,实施“七个一百”人才工程,确定100名中青年专家培养对象,实施跟踪培育;多措并举打造新型高端智库,成立武汉都市圈智库联盟,策划举办智库活动,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题难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案。
四川、重庆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经验做法: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确保正确方向。二是健全制度体系,夯实管理基础,通过量化指标对社会组织开展科学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政策支持、项目申报等挂钩,有效激发社会组织自我规范、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三是优化服务指导,激发社团活力,两地社科联坚持在服务中强化管理,积极为社会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安徽省社科联积极开展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和活化利用:一是成立徽学研究中心。二是实施文化建设重大工程,推出一批展示安徽独特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编纂出版《安徽古籍丛书》145种287册、1.075亿字。三是拍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千年徽州》。
福建社科联在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和活化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一是编写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打造历史文化名人展(馆)。二是利用古厝、老宅等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城市会客厅”,立体展示地方历史文化。如福州市利用位于“三坊七巷”的林聪彝故居打造了“福州城市会客厅”。
澎湃新闻抢抓窗口期整体转型,以“抓牢用户”为核心塑造影响力与传播力,建设新型全球媒体,打造国内领先影响全球的头部新媒体平台,经验做法:一是领导支持和顶层设计,二是主动转型与机制创新,三是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四是技术应用与专业化运营。“浙江宣传”编辑部以青年人的激情与热情驱动创新,主要经验做法:一是加强团队建设与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建立供稿机制,形成高效的“战队机制”。二是“浙江宣传”的运营模式创新,以“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为原则打造超强IP。
一路观察一路感动:百舸争流千帆竞开新图强慢不得
兄弟省(市)社科同仁敬业专业精业的气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当面谈、实地看、用心听,大家一个最深切的体会是,兄弟省(市)社科同仁干事创业、向上突围的劲头都很足,推动社科大省(市)向社科强省(市)蝶变的力度都很大,都希望以社科一域的出新出彩为中心大局增光添彩。座谈交流中,大家所思所想多是如何做大做优做强社科工作,最感兴趣的是那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鲜经验做法,最能引起共鸣的还是如何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大家在为兄弟省(市)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呈现的蓬勃气象点赞喝彩之时,一种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油然而生,催生出一股非比寻常的干事创业激情斗志。
人人动脑共同答题:锚定目标齐奋斗开新图强正当时
大家一致认为,推动省社科联四路八省(市)深调研大学习成果加快转化为开新图强的实际行动,就要更加自觉地以八个“走在前、做表率”为牵引,积极践行会党组提出的十五个“要与不要”,聚精会神推动9个转变:推动全省社科界加速向亲如一家的强联系转变、推动社科工作向主动聚焦中心转变、推动社科资源向集中力量办大事转变、推动省社科联向协同“五路大军”一道创品牌转变、推动全战线向真刀真枪真创新转变、推动各项建设向规范化管理转变、推动社科研究成果向产出与传播相得益彰转变、推动文化研究向综合集成的文化工程转变、推动干部职工向“奋发有为干事业”转变,才能更好开创全省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持续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更为丰沛的社科智慧与力量。
通过调研学习,明确了工作的目标和思路,下一步,我们的主要工作抓手是“构筑大平台、产出大成果、培育大名家”,重点抓好以下4方面工作。
一是抢占新赛道。我们将结合第一个三年周期评估,对省社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努力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评机制、进出有序的动态调整机制、灵活多能的管理运行机制。利用重点实验室的海量大数据和文理交叉资源作为支撑,统筹推进全省智库建设,打造智能性好、前瞻性强的南方高端智库集群。培养一支可堪大用的智库人才队伍,形成一套新型智库管理服务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决策咨询供给更好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等重大课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二是培育大师群。着眼持续培育大师群体,在宣传部的指导下,聚焦省优秀社会科学家,持续加大扶持力度,采取多种方式搞好宣传推介。争取打造更具标识度的全国性奖项,来推动学术话语权持续增强。
三是打造新阵地。启动学术集刊“C刊培育扶持行动”,创设《区域国别研究》《改革开放研究》《乡村振兴研究》《海洋强国研究》《人工智能研究》《岭南文化研究》《职业教育研究》《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等系列集刊,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努力打造一个以《学术研究》为旗舰,15本集(期)刊为护卫,4本核刊或C扩为侧应,广东省出版集团为战略支撑的高品质学术集刊矩阵,成立广东学术期(集)刊出版中心,为学术强省、社科大省提供最直接最坚实的服务。
四是推进新行动。一是借鉴“牛津通识读本”,以“新时代 新广东 新社科”为主线,整合广东改革开放、大湾区建设、岭南文化等领域成果,聚焦民众关切、现实痛点、广东特色、通俗表达,分门别类组织编写100本《社科通识读本》。二是以优秀社会科学家为讲述主体、撰稿主体,采用大众化的语言、通俗化的表达,组织拍摄100集大型理论阐释片《近现代的广东》。三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生动实践,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精心打造《中国改革开放研究文库》,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贡献力量。四是探索启动岭南文化挖掘保护、创新转化工程,如启动《“下南洋”研究文库》编撰等工作,让岭南文化在创新创造中绽放新的活力。五是汇聚社科界力量、创新体制机制办好《广东学术》公众号,发出广东学术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