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成果
南朝骈文文体形式与文体批评研究
2017-07-19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用典、对偶、辞藻、声律等形式技巧演进的分析,把握南朝骈文文体形式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加深对南朝骈文艺术形式特点与独特魅力的认识。通过论述南朝骈文文体形式的影响接受情况以及文人的骈文批评观,认知当时及后世对骈文文体的态度与评价。
  意义:详细考察南朝骈文文体形式技巧的发展变化,有助于从深层次理解南朝骈文的文体特性与文化内涵。探讨南朝骈文文体批评问题,既可获知学界对南朝骈文文体的看法,又可为后世的骈文批评提供理论依据。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本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其重要观点详述如下:
  1.关于用典技巧演进及其深层文化意蕴
  用典为南朝骈文形式方面的一大要素,其技巧的演进与骈文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刘宋时期,骈文初步形成,典故总数相对较少,具体类型主要包括语典与事典,用典方式以明用为主,技巧也相对比较粗糙,但总体看来,用典较贴切自然。时至齐梁陈,骈文进一步发展并趋于成熟,典故数量大增,方式灵活多样,明用、暗用、反用、借用、活用皆有。同时,用典技巧也走向精湛化,善于活用化用,不露痕迹,巧妙恰当而又平易自然。
  南朝骈文用典既可充实文章内容、提高表现力,又可装饰文章形式、增强审美性,在骈文追求形式美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骈文用典的原因,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表达效果,而且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动因,即除传统文化观念背景下的尊经崇古心态使然外,还有所接受的南朝时期重形式的文学审美取向和重博学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影响。尊经崇古的文化心态对于骈文用典具有明显而直接的推动作用,而通过用典来加强形式美也反映出南朝文学重形式的审美取向。重博学的文士为炫耀深厚的家学积淀和博富的学识,于是在骈文中竞相借助数典隶事来显示自己的文化修养。骈文创作中大量使用典故,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这种矜才逞博的社会文化风气。
  2.关于汉魏六朝史传论赞中的对偶、辞藻等技巧演进
  通过汉魏六朝史传论赞中的对偶、辞藻等技巧的演进,可以大致看出骈文的发展过程。《史记》论赞句式灵活,长短交错,参差不齐,属于典型的散体形式。《汉书》论赞稍加雕琢辞藻,句式较整齐,四言句增多,趋向骈俪化。《三国志》论赞的句式更为整齐均匀,词义亦并列对称,排比句、对偶句较常见。《后汉书》论赞颇为讲究文采与对偶,初步注意到音韵,形式趋于完美,骈化倾向更明显。《宋书》、《南齐书》及《魏书》的论赞不但句式整齐,而且讲究声律、用典,不少篇章都属于成熟的骈文。骈文的形成、发展及成熟不仅可以通过传统散文的骈化得以完成,而且还可以通过史传论赞的骈化呈现出来。
  3.南朝骈文文体的影响与被接受
  北周鲜卑皇族对南朝骈文文体的爱好,充分反映出南朝骈文文体的流传及被接受情况。由于王褒、庾信等由南入北的杰出文人的引领带动,鲜卑皇族统治者纷纷学习南朝文风,创作讲究对偶、用典等艺术技巧。赵王宇文招、滕王宇文逌对庾信诗文的艺术技巧如藻采、声律、用典、对偶等极为佩服,故有意模仿学习以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这种文学取向对当时的北周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帝宇文毓的部分诏书多用工整对句,辞藻亦有雕饰痕迹,又引经据典以辅助叙事说理,显示出较浓郁的文学气息。其《和王褒咏摘花诗》的题材与情调完全沿袭南朝齐梁体诗歌的风韵,玉碗、落花、美酒意象的选取及意境的营造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安定祥和与上层文人闲适惬意的生活。虽然作者有意模仿齐梁诗,但其清淡雅致的风格又不同于齐梁诗的华艳绮靡。又有《过旧宫诗》对偶工整,妙用典故,讲究平仄格律,“秋潭”二句的意象与句法酷似南朝诗歌,流露出模拟作诗的痕迹。宇文逌《庾信集序》即是模拟庾信文体而写成的一篇较出色的骈文,庾信曾撰《谢滕王集序启》以答谢并高度称赏宇文逌其才其文。文章深受庾信骈文风气的影响,对句精工,用典繁密,辞藻华丽,声律谐美,句式灵活,以四、六句为主,堪比南朝骈体名作。
  4.骈文中的佛学理趣
  南朝骈风盛行时,已覆盖所有题材及体裁的文章,阐发佛理之作亦可以骈体撰成。从文体类型来看,论、书、赞、诔、碑诸体成为佛理阐释或佛法宣扬的常用文体。与南朝重视文学的风气相合,诸文以骈体行文,虽侧重于阐发佛经教义,但又具有一定的文采和较强的文学性。南朝骈体论佛文既拓宽了骈文的题材领域,又有力地回击了骈体不宜议论之说。
  5.萧统、萧纲、萧绎、萧子显以及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骈文批评观
  三萧(萧统、萧纲、萧绎)多有骈文批评话语,其批评旨趣大致趋同,涉及到骈文文体的诸多方面,展现出梁代骈文批评的总体风貌。其内容包括提高骈文的地位(萧统、萧纲)、肯定文章由质趋文的演变规律(萧统、萧绎)、重视藻采及用典(萧统、萧纲)、感物兴情说(萧统、萧纲)、追求新巧文风与文质相称的境界(萧统、萧纲、萧绎)、指责文坛的不良风气(萧纲)、反对过于质朴的文风(萧统、萧纲)、称赏近世骈文名家(萧统、萧纲、萧绎)、称骈文为今文或今体(萧纲)、阐发文笔之别(萧纲、萧绎)等。
  萧子显的骈文批评理论主要包括:认为骈文的创作动因源自作家内心的情性与外界事物的刺激;提出文家性格气质不同,骈文风格自然有别,批评倾向亦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首倡以气韵论骈文,高度称赏六朝骈文以气韵取胜;重视骈文的声律之美;赞成骈文追求新变,反对因袭模拟;褒扬汉、魏、晋、宋各体文章名家名篇,以佐证新变风气之重要;区分南齐文风为疏缓雅正、用典对偶、藻采华艳三体,准确概括其特点并追根溯源;强调创作构思的自然性,阐发作品审美标准等。
  《文心雕龙》中的骈文批评理论涵盖骈文的起源(“文出五经”)与骈体发展、骈文的文体类别及风格特征(典雅与新奇、远奥与显附、精约与繁缛、壮丽与轻靡四组八种)、骈文的创作方法和批评鉴赏等。《文心雕龙·丽辞》探讨对偶修辞方式是在一般文章学背景之下展开的,只是把对偶看作一种普通的修辞手段,但自骈文概念确立后,《文心雕龙》中的相关论述就成了发掘骈文起源的最合理解释。书中详细论述的文体达三十余种,由于各体文章在南朝皆以骈体撰成,故可将此视为骈文文体论。《神思》、《丽辞》等论述骈文的创作。刘勰认为,骈文批评鉴赏的核心在于树立公正的批评态度和运用恰当的批评方法。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1.通过对南朝骈文文体形式技巧的分析,可以加深对南朝骈文的功用与价值的认识。南朝骈文文体形式技巧方面的创新比其表现内容更独特,在文学史上具有更深厚的意蕴。总结骈文在追求形式美的过程中积累的艺术经验,并从中吸取一些教训,有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骈文作品。
  2.南朝骈文文体批评理论对后世文体批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朝骈文文体批评在中国古代文体批评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文体批评理论的发展。后代对于文体的分类、对文章源流的论述、关于创作方法的分析探讨、对各体文章风格特征的概括、关于文笔之分理论的阐释等问题都基本上继承了此时《文心雕龙》的观点。从文体观念的理论层面出发,深入挖掘南朝骈文文体形式技巧发展的艺术特点及其发生的根源,准确把握文体分类标准、演进特点、审美评价标准等,这都体现出本成果较高的学术价值。
  3.有助于推动南朝文学研究向纵深处开拓。与南朝诗、赋研究相比,骈文研究略显滞后,这无疑影响到对南朝文学进行总体深入的研究。本课题成果可以推动南朝文学研究前进的步伐,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本文作者:刘涛,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

版权所有@ 2005-2006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广州市天河北路618号广东社科中心B座9楼 邮政编码: 510635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粤ICP备06074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