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成果
英汉语篇模式研究
2016-09-05

  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建平教授承担的0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语篇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03BYY001)已结项,结项等级为“优秀”,最终成果为专著。该成果通过多个子项目形成统一的系列研究,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对语言结构与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从语言使用、认知语篇、文化差异、思维模式,重点回答语言学习与认知经验如何相互作用。研究内容包括词项的文化认知、句子结构与思维模式、文化与语言行为模式等,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阐析:第一部分由五项独立的研究组成,涉及词汇、基本句子结构、段落及篇章结构、话语模式和言语行为;第二部分以第一部分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中国英语学生语篇模式及跨文化语篇模式的标记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较大规模的同类作文样本分析,对语篇模式的特征以及英汉语篇模式的差异,作了有一定见地的深入探讨,很多结论都基于一定规模数据分析,结论可信,研究角度新颖,有一定创新性和理论价值、应用价值。
  该成果特色、创新、价值主要表现:
  1、成果两大部分中,第一部分以验证性研究为主,但语篇结构分类方面研究不乏新意,对我国英语语言技能教学、教材编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第二部分是成果的核心,研究将语篇标记性理论应用到探索中西跨文化语篇模式差异上,提出一个与以往研究不同见解的解释框架。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方法,定性研究对363篇中国英语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语篇分析,确定每篇作文的结构定性,统计作文语篇的结构分布,定量研究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对不同学习阶段的中国英语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人士态度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一般归纳式和演绎式语篇模式的评价态度,研究结果证实“中国英语学生对归纳式语篇模式篇章的偏好程度确实高于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人士”,而且这种偏好与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水平存在一定联系,尤其是语篇态度调查采用的方法,对该领域其他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采用标记性理论对语篇结构提出新的更加合理分类,对汉英语篇结构差异做出更合理解释,扩大了标语性理论运用范畴,同时也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对外语教学中的作文与学生思维模式研究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创新意义。
  2、以跨文化理论为指导,通过较大规模问卷调查和作文分析,在充分讨论定性定量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语篇标记性差异更适合解释中英两种文化在语篇结构方面的差异”的结论,围绕此结论所形成的一组论断,为深入研究跨文化语篇模式差异提出了新视角。
  3、使用了典型的中文与英文语篇为例证,对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的思维模式及其语篇表述方式进行综合性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他们分别以归纳式和演绎式为主,这是一项重要的原创性研究成果,纠正了西方学者二十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西方人直线式思维,亚洲人迂回式思维的笼统印象之偏差。
  4、其学术价值表现在:①宏观性,即充分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知认知关系,认为第二语言形式结构系统建立在第一语言的结构上;②系统性,即涉及语言的词汇、句子,段落及篇章结构,话语模式和语言行为,并对中国英语学生语篇模式及跨文化语篇模式之标记性进行的系统研究;③科学性,即理论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其应用价值有助于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彼此互相了解,也有助于推进中国英汉语教育的改革。
  成果研究目标明确,设计科学、缜密,研究方法、调查工具适当,数据准确可信,分析方法科学合理,结论正确,令人信服,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尚不多见,总体质量达到优秀。阶段性成果《中国英语学习研究》正式出版,为近年该领域研究难得的有一定开创意义的成果,对我国英语教学与研究有较大指导意义。

  《广东社科规划要报》(第二期)

主办: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小组 协办:南方网
版权所有@ 2005-2006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广州市天河北路618号广东社科中心B座9楼 邮政编码: 510635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粤ICP备06074866号